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来源: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0-10-15 17:01:28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3       专业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学科门类:管理学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     所属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工程与法律等专业知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工程管理相关的注册工程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土木工程等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工程师。

培养目标具体包含 6 个方面:

目标 1——道德修养 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 2——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3——工程技能 能够在土木工程等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

目标 4——团队合作 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协作和跨文化背景的交流沟通。

目标 5——学习创新 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知识拓展和更新自学能力,能持续跟踪本专业前沿技术,具有工程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

目标 6——服务社会 遵守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主动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结合我国有关土木工程领域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及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工程技术问题。

1.1能够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运筹学等管理知识,用于解决现代复杂工程的项目管理问题;

1.2能够将工程经济学、经济学、会计学等经济知识,用于解决现代复杂工程的项目经济问题;

1.3能够将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等法律知识,用于解决现代复杂工程的项目法律问题;

1.4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施工等技术知识、BIM信息技术知识,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现代复杂工程的项目技术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相关知识识别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能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

2.3能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工程管理解决方案,得出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和管理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制定并优化管理方案;

3.2能够在项目前期阶段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3.4能够运用智能建造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

4、研究:能够基于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等学科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建立模型、数据统计分析归纳,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等学科基本原理提出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方案;

4.2能够调查研究、建立模型、数据统计分析归纳,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5.1能够选择和适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问题检测与分析;

5.2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定和优化工程管理方案,进行预测与模拟,辅助工程项目决策。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土木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具备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应用工程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能力;

6.2评价工程管理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在工程管理实践活动中,具备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2 能够评价土木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等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8.2能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专业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备独立承担工程专项任务,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指定任务或组织协调团队成员的能力;

9.2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协同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项目的不同的参与方、不同的人员、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10.2具有阅读、写作和翻译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掌握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

11.2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方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项目决策,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自主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12.2 能终身学习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体系

1.总学分、总学时

本专业课程总学分169.5学分,总学时2120学时;理论课程108学分1730学时,实践教学61.5学分390学时,集中实践39周;必修课程126学分,选修课程43.5学分。

2.核心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A、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工程经济学A、工程估价A、建设法规、建筑结构、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

1、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3-8年,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所设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并符合《无锡太湖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准予毕业。

2、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无锡太湖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可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五、说明

1. 本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社会科学类通识课1个学分。

2. 二年级每学期各1个学分体育课,采用俱乐部的形式,结合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相关项目的参与能力与运动技能。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课和运动项目的学生安排相关的健康知识、身体保健、康复训练等课程。

3. 自主学习内容与学分关系、以赛代考、赛考结合等,根据相关规定执行。


太湖要闻
校园动态
友情链接: